泡泡瑪特一年吸金7億,靠知識產權究竟多掙錢?!
【摘要】
隨著國際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大量涌現,在萬物皆可IP化的大背景下,IP衍生物應運而生。
從國外的米奇、唐老鴨、高飛、玲娜貝兒,到國內泡泡瑪特的MOLLY,這些IP都擁有強大的“吸金”能力。
據泡泡瑪特最新發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MOLLY在2021年實現收入7.05億元。
一個年輕的玩具品牌如何在短時間做到年入過億?答案就是泡泡瑪特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和運用。
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內容,僅有對知識產權進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經營,才可能通過知識產權賺錢。
那么,企業應該如何通過知識產權掙錢呢?
01 商標
商標溢價,既通過進行品牌化的運作,使品牌產生溢價,企業從中賺取更多利潤,這是大部分做品牌化的企業常用的商業手法。
前段時間,“野獸派香水和名創優品同一代工廠”的話題被頂上熱搜,消費者發現兩個品牌的成本價一樣,卻賣出了14倍之差的價格。
野獸派在其中掙的就是品牌溢價,說白了,總有人會沖著野獸派這個商標,花更貴的價格為產品買單。
商標許可,簡單來說就是把商標權全部或部分“租”給別人,雙方只要談妥條件,簽好合同,向商標局備案即可。
比如2015年,1995年,廣藥集團將王老吉品牌以20年的租期租給了香港加多寶,授權費每年收500萬元。
商標維權,2019年新修改的《商標法》規定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最近,國民科普品牌“十萬個為什么”起訴四川天地出版社,理由是天地出版社在圖書封面公然使用“十萬個為什么”字樣,屬于商標侵權,涉嫌以虛假宣傳進行不正當競爭。
最終,根據判決結果,四川天地出版社有限公司需向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0萬元。
商標買賣,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商標也是用來交易的。
以中文商標為例,因為漢字是有限的,所以注定商標也是有限的,但企業數量卻在激增。如果某企業想注冊的商標已被別人提前注冊,那該企業就得通過商標轉讓這一途徑來獲得商標所有權。
雙方可以先自由協商,然后簽訂轉讓協議并向商標局提出申請,核準后交易完成。
02 專利
通過專利賺錢的方式方式和商標基本上類似,且相比于商標來講,專利賺錢更為容易。商標一般情況下需要通過應用,獲得消費者認同才有可能獲得溢價,而專利則不一樣,它有著巨大的潛在性商業價值。
專利轉讓,是指專利權人將其專利的所有權移轉至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通過專利權轉讓合同取得專利權的當事人,即成為新的合法專利權人,原專利權人不再擁有該專利的支配權。
專利許可
獨占許可:專利權許可給被許可方使用后,只能被許可方一者獨自使用,其他任何人包括專利權人自己也不能使用該專利記載的技術。
排他許可:除被許可方和專利權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可以使用該專利記載的技術。
交叉許可:專利權雙方將自己的專利許可給對方使用,一般情況是相互免費。
普通許可:專利權人自己可以使用該專利技術,同時可以將該專利技術許可給多個用戶。
強制許可:專利權被政府征用,以一定的價格支付專利許可費用。
03 版權
跟商標和專利一樣,通過版權賺錢的方式也是有許可、出售、維權,及其質押貸款等。
以圖片版權網站為例,其商業模式屬于典型電子商務模式。
首先圖片上傳者將作品上傳至網站,網站提供版權交易渠道和專業視覺內容服務,圖片使用者通過圖庫找到所需圖片,按照授權協議有償下載即可使用。
有償下載的這部分收入,平臺會與上傳者分成。分成比例遵從雙方協議,這也是版權圖片網站最主要盈利方式。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也明白如何靠知識產權去賺錢了,而快創通平臺就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管理,幫助廣大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解決知識產權維護、運營、管理等難題。

企業信息

